个人开发测试

  • 关于
  • 历史项目
  • 游戏开发
    • 一些轮子
    • Unity
    • UnReal
    • Godot
    • 常用框架
  • 游戏设计
    • 游戏品类研究
    • 游戏心理学
    • 游戏杂谈
  • 计算机科学
    • 算法、数据结构
    • 图形学
    • 网络
    • 计算机语言
  • 留言板
  • 推荐
游戏开发/个人感悟/一些废话
  1. 首页
  2. 杂
  3. 正文

【杂谈】【归档】互联网是否削弱了人们的社交能力?

2020年7月8日 133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归档,本文初次收录于我的公众号,2020年07月8日。

很有趣,因为我是一个不太会社交的人,最近工作中需要认识很多的朋友,性格各异,背景也各不相同,对我来说其实还是压力蛮大的一件事情。

  对于线下陌生人社交,我不会是第一个开始说话的人,我对陌生人会有很高的戒备心。直到话题被开启了,无论是我对话题本身感兴趣,还是我对参与话题的人比较欣赏,我都会积极地参与到话题中来,并且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观点。

  但是如果是线上社交,纵使我不知道参与的人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身高,体重,肺活量。对方只是一个拥有昵称的可以沟通的物体。在这种情况下我本身会将对方打字的文本内容,结合当前我对语境的理解,模拟出我认为舒服的语气并且在脑海中补全对话过程。纵使对方是一个年过三十的抠脚大汉,我也可以在南海问题上面和他争论一番。我认为这是镜像神经元的一种应用,从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到对他人语气的模拟和补全。

  而且虚拟社交是不需要考虑当前环境的气氛以及参与者的社会地位的,这样优势地位的建立完全依赖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依赖其社会地位,反而这是一种很公平的评价方式。就像MMO为我们构建的世界一样,大R就是有钱可以垄断一切,钞能力也属于个人能力的一种。这也是为什么煤老板可以带动整个国产MMO产业。跑偏了。具体到对于某个问题的讨论上,如果是线下我可能会顾及对方可能是业界大佬,行业名师,获取信息以接受为主,纵使有不同意见也都会保留。但是虚拟社交就不一样,我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信心,就会很乐于表达和输出观点。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屏障,保护我在沟通的时候不会被人暴打,营造了一种安全的氛围。

  于是我就在想游戏内的细分社交,上一篇文章也提到过了,大概是构建一个立体化的社交,从线上点对点,到面对面,再到线下活动。层层递进,而且破冰成本都不高,社交程度是越来越深入。说实话,这种大型社交还是要MMORPG能做到,而且服务好社交群体,留存也都好说。

  今天看了游戏葡萄那片对巨人制作人的专访,大家对怎么做好长留都发表了观点,不管话说的多复杂,多漂亮,总结下来都是维护好核心用户。而游戏中的核心用户,我之前始终认为应该是在立项的时候预计好的,现在的看法有些动摇了,感觉可以在预先有期望用户群体,实际上线之后再做细分,具体评估核心玩家的方法也很简单,就看游戏时长和玩家氪度,这两种都应该是需要认真分析需求,维护好的用户。但是MMO是个例外,MMO一般会广撒网多捞鱼,做很多玩法,很多设计,外围系统,PVX,PVE,PVP,这些都是为了丰富MMO生态,鼓励不同的玩家社交,游玩,构建“活水”。

  对于小型游戏的社交群体其实主要还是依赖玩家自发的转化,以及游戏本身的病毒属性,很多H5小游戏都很喜欢搞很多转发朋友圈,各种正向社交和负向社交交错,最经典的抢车位,海盗来了,偷菜,皇室战争,这些依靠负向社交保证用户留存的游戏,虽然成功了,但是很难评价这种互相伤害的模式是否会对真实的社交生活产生影响,比较朋友圈里都是经常会见到的人,在游戏里我打你你打我再现实中会怎么反馈依照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就很难评估。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支付宝很聪明,蚂蚁森林的玩法可以帮忙收能量,或者偷能量,这个就降低了很多负反馈了,大家就都会觉得不重要,都是随便玩玩还能做公益。

  然后最近在优化我们自己的小破游,感觉新玩家学习成本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了。我们的游戏一开始是砍掉了Roguelike的局内成长线,简化了玩法,采用了局外成长局内验证的方式,除了玩家能力的养成之外还加入了随机性,提供更为细节丰富的游戏体验。但是前期偷懒了引导没有做好,导致玩家普遍反馈游戏偏难。根据我后台统计的数据,有一半的玩家卡在第三关。但是后面等过了五天再看,全服玩家最低水平都可以通过第五关了。的确玩家在游戏中验证了策略获得了成长,并且在后续角色增多,敌人增多,游戏内容增多之后,伴随游戏一起成长的玩家,可以不断学习试错,即使获得新的策略,学习成本始终维持在每次更新的新内容的体量。但是在中途引流过来的新玩家,反而会被复杂的内容劝退,众多的英雄和机制,太过复杂难懂,新老玩家体验难以统一,并且新玩家学习成本大幅提高。最明显的是有朋友推荐我玩明日方舟,我下载打开之后发现系统过于复杂,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遂弃。

  于是这就是成长线的作用了,一个可以量化玩家能力的数值。最后想了一个解决办法,通过隐藏分量化玩家能力,在生成关卡难度的时候依赖玩家能力进行调整,做到难度和技能匹配,维持心流体验。

  但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如何量化每一个关卡,怪物,机关,排列的难度。这个还没想好,估计还要试错。

  别的长线运营的游戏怎么解决的呢,比如DNF,可以直接跳过满级之前的内容,直接体验核心玩法(道听途说的)。

  完了我又跑题了,主题应该是互联网是否弱化了人的社交能力,我认为是的,弱化了人线下社交的能力,但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声渠道。但是直到人类不需要面对面社交为止,互联网社交对于线下社交的DeBuff会一直持续。

标签: 归档 杂
最后更新:2023年1月10日

可以吃的妙脆角

平平无奇的游戏开发者

点赞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归档
  • 2024 年 2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 2022 年 6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4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2 月
  • 2022 年 1 月
  • 2021 年 4 月
  • 2020 年 11 月
  • 2020 年 9 月
  • 2020 年 8 月
  • 2020 年 7 月
  • 2020 年 4 月
分类
  • CSharp
  • Lua
  • NAS
  • Unity
  • 一些轮子
  • 历史项目
  • 尚未分类
  • 常用框架
  • 杂
  • 游戏品类研究
  • 游戏开发
  • 游戏杂谈
  • 游戏设计
  • 计算机科学
已阻挡的垃圾评论
3条垃圾评论已被Akismet阻挡

COPYRIGHT © 2022 XuYue.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京ICP备2022001429号-1